最好的纪念!全国种业人赓续袁老未竟的梦想
5月22日是“杂交水稻之父”、中国工程院院士、“共和国勋章”获得者袁隆平逝世一周年的日子。
袁隆平院士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杂交水稻研究与推广实验。他生前有两个梦想,一个是“禾下乘凉梦”,一个是“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”。
一年来,全国种业人赓续袁老未竟的两个水稻梦,接力奋斗,在高产攻关和育种科技创新上捷报频传,中国水稻产业继续蓬勃发展。
(点击上方播放音乐)
“我有着一个梦,埋在泥土中,
深信它不同。
光给了它希望,雨给了它滋养,陪着种子成长。我有着一个梦,走在田埂上,它同我一般高。我拉着我最亲爱的朋友,坐在稻穗下乘凉。”“
我本人在年轻时就认识了袁隆平先生,接受过袁老师的很多指点,袁先生经常鼓励我们创新,贵在创新是他的精神,也是他一辈子所做的事情。“两弹一星”、杂交水稻这种大国基石,正是袁隆平这样的前辈们努力付出的成果,使我们终于可以平视这个世界,他们的功绩将永留青史。
——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在向袁隆平同志学习交流会上的发言。
“
袁先生是我们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光辉的楷模,七十年如一日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。据统计,从1976年到现在,杂交水稻推广已经将近100亿亩,累计增长稻谷8000多亿公斤,每年可以多养活 8000多万人。袁先生一生的履历以及他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做出的重大贡献,是非常值得我们自豪的一件事情。
——中国工程院院士胡培松在向袁隆平同志学习交流会上的发言。
“
向袁隆平同志学习,我认为第一个就是要学习他勇于创新、敢为人先、不断攀登科学高峰的精神。刚才前面的几位专家都介绍了,袁先生在科学的道路上,往往是把大家认为不可能的科学研究变成可能。
——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在向袁隆平同志学习交流会上的发言。
“
生命不息,奋斗不止。中国的杂交水稻的研究和应用,在袁隆平的领导下,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,开拓了新的天地。袁先生团队为我国乃至世界的水稻研发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。
——中国工程院院士戴景瑞在向袁隆平同志学习交流会上的发言
“
我曾经问父亲,是什么原因让您如此痴迷杂交水稻研究?他心情沉重地对我说:“58年粮食紧缺,你们没法想象啊,而我是见证者,我知道饿肚子的滋味不好受啊!”父亲的话让我沉思良久。
——袁隆平的三儿子袁定阳《父亲的梦想与情怀》
“
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,袁老师和助手们南繁育种,住的是黎族农民家的茅草房,床铺自己搭、菜自己种、还要砍柴烧饭。助手黎垣庆和袁老师曾搭配一组煮饭做菜。袁老师负责炒菜,黎垣庆负责生火。有一次,因为放进灶内的油棕杆没有晒干,导致生火不旺,冒出大量黑烟,把袁老师呛得直咳嗽。这事成为日后袁老师常讲的一个笑话——“黎老总”不会生火,被黑烟熏得灰头土脸。
——赵炳然《南繁有梦,撒向天涯都是爱》
“
我们要认真学习他胸怀祖国、一心为民的坚定信念,学习他同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、真诚合作的思想风范,学习他自强不息、与时俱进、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,学习他不畏艰辛、执着追求、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,学习他严于律己、淡泊名利、团结协作的高尚情操。
——中国工程院院士柏连阳、中国工程院院士单杨《袁隆平同志的一生》
“
那时他还年轻,人瘦瘦的,每次都在忙碌,每次都是笑容满面,很热情地接待我。虽然他已经是闻名全国的水稻大咖了,见到我们年轻人总是非常热情,叫我们随便坐。有时候,他还亲自带我们去田里看材料、评价材料,虚心地听我们的意见、评论,我感觉到他对科学的谦虚谨慎,也是永远值得缅怀的。那时候,经济条件很紧张,去拜访学习,是不管饭的。可是遇到饭点,袁老师还是会叫上我们一起吃。加上我们,饭菜明显不够,袁老师自己就随便吃几口,然后,拍拍自己的肚子说:“吃饱了吃饱了,你们多吃点。”
——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《袁隆平院士是中国科学界灿烂的明星》
“
半个多世纪以来,袁先生作为科学精神的一个标志性符号,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农业科学工作者攻坚克难,勇往直前。他的创新精神和开创的事业,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。回想本人的科学生涯,体认到我与袁先生有过三次重要际遇,所受裨益终生难以忘怀。
——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《我与袁隆平先生的三次际遇》
“
2009年9月2日,我们请袁先生到位于长沙雷锋镇的试验田中指导工作。还记得,袁先生头顶烈日,十分专注地考察不育系群体的各项性状,对科研进展给予了充分肯定,同时也给出许多重要建议。还记得,袁先生在我们的试验田中被当地群众认出,瞬间田野里聚满了兴高采烈的农民朋友。
——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邓兴旺,李磊《袁隆平和我国杂交水稻研究简史》
“
袁老师从助手冯玉秋先生处获悉,我有方法能够大幅提高杂交水稻制种产量,于是让我13号来长沙汇报。当天中午一见面,袁老师就对我说,“给你半个小时,你把这个事情讲清楚”。我汇报了20分钟,袁老师听后非常高兴,“啪”的一声,用力拍了一下大腿,手上的烟灰都散落在裤子上,大声说:“这个成果,我亲自给你鉴定!”
——黄培劲《师恩如海——追忆和袁隆平院士相处的二三事》
“
杂交水稻技术已在中国证明其在增加稻谷产量方面的可行性,在中国以外国家也一定是可行的
——程式华《论袁隆平杂交水稻国际发展战略》
“
恩师在生活上很随便,吃穿非常一般,从无特殊要求,但在工作上要求特别严格,常教导我们:“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,来不得半点虚假。”水稻育种科研条件艰苦,影响和干扰因素多而杂,材料多,程序复杂,一旦错乱可能导致全盘皆输。老师不仅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,对助手和身边工作人员也都是如此。“宁缺勿滥”,这是他常挂在口上的一句话,
——李必湖《向恩师袁隆平学习》
“
了解袁老师的人都知道,袁老师一生最大的成就,不是荣誉、证书和奖金,而是他写在大地上的论文。他总是把荣誉变成提高育种目标的动力,总是把奖金投入到新的科研中,去实现稻田里的一个又一个产量新目标。弘扬科学家精神,为民族种业崛起接续奋斗
——毛长青《深切缅怀敬爱的袁隆平老师》
“
回首与袁隆平老师的过往,他给我讲得最多的是如何实现杂交水稻两个梦想,一是“禾下乘凉梦”,通过株型改良和杂种优势利用,不断提高杂交水稻单产,确保国家粮食安全;二是“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”,把杂交水稻推向全球,造福世界人民。
——杨远柱《缅怀袁隆平院士,深耕杂交水稻事业》
“
一篇宏文,开宗立派,五十年神稻遍地;
一粒种子,改变世界,海内外丰衣足食;
一个梦想,禾下乘凉,二十载四创新高;
一代宗师,提携后学,谈笑间桃李天下。
——邓启云《知行合一,把论文写在大地上——纪念恩师袁隆平院士》
“
长期以来,他都是这样高瞻远瞩,视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为重大关切。因为在这个问题上,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。他的确是总书记所说“中国人要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”的忠实践行者。
——辛业芸《感悟袁隆平的人生》
“
2015 年,袁隆平应邀赴柬埔寨指导杂交水稻生产,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出国访问。在柬期间,他考察了柬埔寨的水稻生产情况,指示他的助手一定要将适合柬埔寨推广的杂交水稻培育。
——杨耀松《心怀百姓饭碗的追梦人》
“明天我第一个动作就是到田里去”
“丰年不忘饥苦,富岁当思节约”
“人就像一粒种子,要做一粒好种子,身体、精神、情感都要健康”
“精神上要丰富一点,物质生活上则要看淡一点”
“知识是基础,汗水要实践,灵感是思想火花”
“成功的秘诀是知识、汗水、灵感和机遇”
“不要得了奖之后就躺在功劳簿上,要更努力为国家粮食生产作出贡献”
“在稻穗下乘凉,圆我的禾下乘凉梦”
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新时代 新种业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
可能你还想了解
KNOW MORE